欢迎访问 安监调研网!

当前所在:网站首页> 安全文化 >廉吏故事 | 邹尧臣:所至以治行称

廉吏故事 | 邹尧臣:所至以治行称

发布时间:2025-09-24 作者:佚名 来源:云南省纪委监委

  

  在古代,官员负责管理的地方事务包括税收、治安、教育等方面,如果官员能在这些方面做得出色,就会得到上级认可和百姓的爱戴,从而被称为“所至以治行称”。明代官员邹尧臣就是其中颇具声望的代表。

  邹尧臣,字廷俞,号和峰,明代云南赵州(今大理凤仪)人,嘉靖五年(公元1526)进士,官至江西布政司左参政(从三品)。

  以民为本 深得民心

  不管身居何职,邹尧臣始终将百姓疾苦放在首位。《江西通志·宦绩》记,邹尧臣在嘉靖六年(公元1527)即以进士出仕江西建昌府南城(今属抚州市)知县,“邑遇水灾,捐俸赈灾,全活甚众;值编丁长吏欲伪增户口以要功,尧臣力争得免。”他任江西南城知县时,遇水灾即捐出个人俸禄救济灾民,使众多百姓得以存活。他坚决反对属官为邀功而虚报户口,竭力为百姓减免不合理的赋役。这两件事体现了他清廉自守、勤政爱民的作风和以民为本的为政理念。

  后来邹尧臣在江西布政司任上再回南城县巡视时,百姓夹道欢迎,当地还为他立了“遗爱碑”。嘉靖十二年,邹尧臣在监察御史任上由于政绩卓著,他及父母、妻子一家数人同时获得嘉靖皇帝的敕封。第二年,邹尧臣奉旨巡按四川,他考察时弊,纠劾违法,扶植良善,多关注民生,切合实际,奏报应对也常被朝廷采纳。《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》载:“嘉靖十四年十月辛亥,割四川川南道所隶卭、雅、眉三州八县,建昌等六卫十所,天全黎州七土官衙门为上川南道,以建昌兵备副使胡仲谟兼分巡督粮,右参议李瑜兼分守,从巡按御史邹尧臣请也。”又载:“嘉靖十四年十月丁巳,旌表四川孝子李应麒等三人、节妇高氏等十七人、烈妇边氏一人,从御史邹尧臣奏也。”

  造福桑梓 清廉传家

  邹尧臣不仅心系百姓、为民请命,更在教育推广和文化建设方面贡献卓著。

  他在南城知县任上,主持修葺扩充县城儒学;巡按四川时,主持增建了成都大益书院。他丁忧回乡后执意归隐,造福桑梓,即使守孝期满,朝廷征召再三,也再没有外出为官。在家乡赵州,他拿出薪俸聘请名师,广立私塾,倡办义学。他牵头办起大理凤鸣书院,并捐置两处学田,用以保障书院开销。其学田沿用四百余年,在古称荒蛮的大理乃至云南边地的开化教育方面产生了久远影响。隆庆三年(公元1569),赵州司马陈谟深感其事,欣然写下《参政邹尧臣置学田碑记》,盛赞邹尧臣“于敦之余而推及于里士”,赞其义举可与范仲淹置千亩苏州义田、窦沫议建书院购千卷书籍相比。

  赵州大旱时,邹尧臣亲自率众修葺沟渠,灌溉受旱农田;他倡建清流普济祠、东岳庙、瑞云观等文化场所,并率家族捐资捐物。清道光年间重修的《赵州志》,将邹尧臣列入“乡贤”。

  邹尧臣的清廉事迹和贡献并非偶然。邹尧臣的先祖邹衢原本是湖广兴国州(今湖北省阳新县兴国镇)人,在明永乐年间任鹤庆府经历,任期届满竟因清廉而无盘缠返乡,只得留居赵州。据《赵州志·流寓》载:“邹衢,武昌(府)兴国人,永乐间初任鹤庆府经历,廉洁不苟,秩满贫不能归,寓于赵州,子孙繁衍,世有科第。”因此邹尧臣一家是随祖入籍大理府赵州,可见其清廉自守、勤政爱民背后有悠久的家族传承。(高海玲)
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ynjjjc.gov.cn/html/2025/lianshijingjian_0923/141765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
友情链接:

本网概况| 联系我们| 会员服务| 网站地图| 免责声明| 住建项目简介| 本网招聘| 投稿服务|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安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
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

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

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
安监调研网 diaoyan.ajyq.org.cn 版权所有。
京ICP备17022876号-40

联系电话:010-56232582 13391776757 010-56278284 13366461258 010-53386795
监督电话:18610822936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

邮箱:qgzfyjsfzdyzx@163.com  客服QQ:321579164 通联QQ:3115014313